(通訊員:胡皖婷)3月23日下午,理學院在逸夫樓B221會議室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精讀精講”專題學習。學校研究生宣講團成員、動科動醫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徐樂應邀作題為“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中彰顯時代特質”的報告。理學院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全體黨員、部分本研入黨積極分子等70餘人參加學習。
徐樂從科學家精神的時代特征、深刻内涵以及為什麼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四個方面與到場同學分享自己對于科學家精神的領悟體會。“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徐樂談到,“科學家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财富,是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指出,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的科學家精神,有利于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宏偉目标,在國際戰略博弈中搶占先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我們要挖掘好、弘揚好作為思想武器和智慧金庫的科學家精神,使其在薪火相傳中彰顯時代特征。
報告中,徐樂為大家講述了陳華癸、陳煥春、傅廷棟、熊遠著、張啟發等科學家在我校發展曆程中的光輝事迹。她表示,以陳華癸院士為代表的胸懷國家、服務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以陳煥春院士為代表的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傅廷棟院士為代表的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以熊遠著院士為代表的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以張啟發院士為代表的極緻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和以鄧秀新院士為代表的甘為人梯、獎掖後進,完美诠釋了育人精神,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注解。她指出,經過我國一代代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中國科學家獨特的精神品質和鮮明的文化氣質,鑄就了偉大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徐樂在報告最後講到,當代青年在面臨來自工作、學習、生活又大又現實的壓力時,偶會選擇“佛系”“内卷”“躺平”,表現出迷茫和困惑。她用“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躺下不可以”與在場同學們共勉: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生逢其時,要以優秀的科學家為榜樣,不斷學習感悟科學家精神,把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踐行科學家精神,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觀,涵養堅持不懈、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科學品格。
報告結束後,研究生第三黨支部預備黨員張雨薇談到:“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作為當代研究生的我們應該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報效祖國和人民的信念與決心,對科研保有熱情與好奇心,針對科研難題要刨根問底、實事求是,态度端正、對待科研工作要戒驕戒躁、平心靜氣在不斷實踐中尋找真理。”
(編輯:劉暢;審核: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