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在理學院物理系邀請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燦教授在理學院逸夫樓A109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A moving landscape between biology and physics : How do animals sense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and How do octopuses change color ?”的學術報告,參加學術報告的有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曹罡教授、信息學院馬彬廣教授、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陳福生教授、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何進教授、理學院易鳴教授等在内的專家學者和衆多學生,大家深深陶醉于謝燦教授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演講之中,提問不斷,讨論激烈。
謝燦教授生動詳實地向大家介紹了他們課題組目前的兩大研究方向。一個是關于動物磁感應受體與動物遷徙的研究。謝燦課題組于2016年找到了世界上第一個磁感應蛋白MagR。報告上,謝燦教授詳細地向大家介紹了國際上對動物磁感應的研究曆程,特别的是他們首先提出一個光-磁耦合磁感應模型,然後通過生物信息學的基因組篩選方法,以及一些生化實驗測試驗證并最終構建出磁感應受體的3D結構。在這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謝燦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是以一個“從預測到驗證”的研究思路來進行研究的,這完全是一個物理學家的研究範式,也是對在座的各位生物學家的研究思路的一個沖擊,作為一名生物物理學家,謝燦認為他是一個遊走在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一個人,所以可以把物理的研究思路和解決生物問題結合起來。
另一個研究方向是關于自然界中的結構色和生物隐形的研究,謝燦教授以視頻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中動物的斑斓色彩,比如以章魚為代表的頭足類動物具有很強的利用結構色改變進行僞裝的技能,這種結構色的快速改變與一種罕見芳香族氨基酸比例極高(40%)的蛋白(reflectin)的組裝有關,令人感興趣的是reflectin蛋白在體外也可以組裝成不同顔色的生物材料,大家也對這種材料将來的應用各抒己見,其中有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同學突發奇想地想把這種蛋白表達到植物中來使得植物的花色更豐富。整個報告持續了将近兩個小時,會後大家仍興緻未消地與謝燦教授進行交流。
文字作者:王帥撰寫 審核人: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