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發現和優化”部門副總裁張笠陶博士做客我校理學院雙甲子校慶系列學術活動,帶來題為“Defining the Difference: Accelerating Drug Discovery through Technology Solutions and Translational Screening Models for Immuno-Oncology”的學術報告。理學院李勝清教授、梁建功教授及多名師生參加此次報告會,會議由理學院院長陳浩教授主持。
陳浩教授首先詳細介紹張笠陶博士的科研及工作經曆,并希望在座的同學們能通過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軌迹來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借此機會深入了解世界500強企業的研發工作,從而對自己開展科學研究有所啟發。
張笠陶博士首先就目前癌症在全世界的發病情況進行介紹,她指出癌症難治愈、複發率高是目前癌症治療的兩大世界難題。癌症早期診斷對于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它可将隐藏的早期癌症進行篩查,從而實現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癌症本質上是一種基因病,随着科技的發展,癌症基因檢測必然是未來人類預防、治療,甚至戰勝癌症的一個重要方向。
随後,張笠陶博士具體講述了她所領導的團隊在癌症治療藥物研發方面所做的研究。她談到藥物研發部門需要考慮的四個關鍵問題,分别為确定靶點、尋找藥物、建立體外模型和藥物篩選與優化,指出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最新研發并上市的腫瘤免疫藥物可通過激活T細胞實現自身免疫系統的提高,從而幫助檢測和攻擊癌細胞,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她介紹目前有一些腫瘤無法被免疫細胞有效識别,其中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确,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基于此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3D細胞打印機,實現三維腫瘤細胞的體外培養。他們希望通過對腫瘤細胞表面微環境的具體分析來了解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具體作用機制,從而實現腫瘤免疫療法更好的發展。她最後總結到,癌症治療是一個發展迅速、充滿挑戰、需要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領域,希望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們能夠參與到這個研究領域中,促進癌症治療領域更快發展。
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就報告相關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并與張笠陶博士進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最後,張笠陶博士結合自己的科研及國外就業經曆,激勵在場的學生們要始終保持對科研、工作的激情,從而共同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簡介】張笠陶,畢業于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獲醫藥學博士學位,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供職于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任“發現和優化”部門副總裁。她領導的團隊主要從事數據庫引擎服務,每年為200多個治療項目提供多模态、全覆蓋、從科學概念到人體臨床的綜合數據包服務。張笠陶博士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旨在為跨領域研究提供一流的技術保障。其領導的團隊為SPRYCEL®、FARXIGA®、DAKLINZA®和 ELIQUIS®四種上市藥物的研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張笠陶博士除了負責推動“BMS 2020改造計劃”、“在印度的發現增強計劃”及領導在中國的相關學術合作外,還緻力于關于生物醫學篩選和轉化研究的數據服務新功能的開拓。在過去的5年中,她的團隊針對免疫腫瘤學建立了10個專有技術平台,這為20多個免疫腫瘤生物藥物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最近,她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建立了“BMS女性網絡(BMS Network of Women)”,希望通過創建一個具有多元化、全球包容性的工作環境,提高女性在商業上的影響力。此外,她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重點項目資助評審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免疫治療創新中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為了表彰她在科學上的傑出成就,她被授予Ondetti Cushman獎、生物醫學領導獎和傑克·格裡布領導獎,2018年被美國醫療行業婦女協會評為“傑出人物”。

文字(攝影)作者:王學朋 審核人:羅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