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團學工作  >  團學動态  >  正文

師者丨李雪剛:教學三階段,是學生,是老師,更是成長引路人

發布時間:2023-09-21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柳曉珊)“為什麼要上大學,為什麼要來學習,要把學生的個人理想同國家的宏觀戰略目标聯系起來,讓他們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李雪剛老師在教師座談會也是自己從教三十年的重要生涯節點上,對自己教書育人生涯的總結。在漫漫三十年教書路上,李老師從一位“學生”,蛻變成為老師,最後變成了同學們的成長引路人,真正做到了育人先育己,育己促育人。

為師之初,仍像學生一樣謙虛學習

1993年,初入華農的李老師在教書這件事上還算不上精通。雖然是師範院校出身,李老師仍感到把知識由自己傳遞給他人遠比接收知識要難得多。為了備課,他向有機化學教研室的同事們請教,學習銳意創新的教學方法,也傳承良好的教學理念。李老師坦言自己教書的境界是不斷提升的,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剛來上課是第一個階段,對自己的要求是能備課,能上課,能批改作業,能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随着教齡增長到達第二個階段,通過不斷地對話和溝通,自己能把握教學過程、懂得根據學習過程調整教學方式。第三階段是 “傳道”,這一階段自己會思索教育的一些基本問題,回歸教育的本質,回答“為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幫助樹立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在這樣教學階段的成長中,李老師三次獲得77779193永利官网教學質量三等獎,三次獲得理學院教學質量貢獻獎。

除了在教書上的精進,李老師也深知,要跟上時代快速的變化,作為老師需要做的,不僅是幫助學生提升自己,更要強化自我學習能力。因此,李老師選擇了在華農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作為農業院校的畢業生,李老師希望自己的專業能服務于農業,參與過多項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多次随李建洪教授專家團隊到我省洪湖地區、安徽省嶽西等地方調研,還參與出版農村科技口袋書《水生蔬菜豐産新技術》。正如他所說的:“我仍然并将始終懷着一顆求學的心在校園裡探索”。

傳道授業,不拘泥于場所

有機化學是農業大學最重要的基礎科目之一,對于大學生來說,如何在課堂上引導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好奇心、培育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在李老師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他和江洪老師共同指導了一隊以生氰糖苷為主題的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隊伍,在他們的指導下,同學們查找資料,創新實驗方式,最終獲得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華中賽區一等獎。李老師還曾榮獲湖北省教育廳頒發的第四屆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并指導學生多次獲得77779193永利官网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獎。

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同學們學好有機化學,李老師争取做到随時随地為同學們解惑。去年11月,在2022年教職工羽毛球賽中途,動醫22級同學來到比賽現場向李老師提問,李老師二話不說,放下了球拍,拿起了課本。當被問及為什麼會來球場找李老師時,該同學說,是李老師在課程群裡告訴大家如果有問題可随時來找他。原來,為了不讓同學們耽誤上課進度,除了線上課程群内答疑,李老師堅持與同學們當面解疑答惑,李老師說:“同學們對于知識的渴望,我們作為老師,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認真地回答同學的每一個問題。”

亦師亦友,成為同學們的知心人

李老師曾是應化1102班的班主任,時隔多年,他仍然記得班上一位叫小吳(化名)的同學,該同學在平時表現一直很良好,卻在畢業前夕因為家庭原因想中斷學業。李老師在和他及他的家人溝通後,知道了他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被外地的一個培訓機構許諾的高薪打動。李老師從小吳的未來發展與他分析利弊,終于說服小吳順利寫完論文畢業。還有班内的團支書,在中學教書的學生……自己班上的同學李老師如數家珍。正是當班主任的經曆,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學生,讓李老師認識到,傳道易,交心難。所以他始終把自己放在學生中,和學生一起參加文體活動,争取成為同學們的忘年交,進而更好引導和影響同學們。

“三十年前,我來到華農,成了一名化學人,開始了我人生中的一段新的征程。如今,三十年教齡不是終點,不再年輕的我願意努力工作,繼續為華農的教育事業作一份貢獻。”三十年時光,李老師堅持用“四有”好老師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以學生的姿态吸收新知識,耐心地引導每一位學生,鮮活了“教師”二字,也點亮了學生的未來。

(編輯:周源傑 審核:祝鑫)

版權所有:Copyright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77779193永利官网化學樓

郵箱:chem

電話:027-87282133

郵政編碼:430070

學院官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