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妍沛 胡劍敏)8月29日下午,我院于一教204教室成功舉辦以“我科研路上經曆的那些失敗”為主題的學術沙龍。活動誠邀梁建功、項勇剛、石炜、楊毅、李俊五位導師,與60餘名新生分享科研中的失敗案例與反思,共同探讨科研之路上的挫折與成長。本次沙龍旨在為新生搭建開放交流平台,激勵其于失敗中總結經驗,助力師生在科研之途攜手奮進,共探學術新境。
活動伊始,梁建功教授分享其碩士期間跟随導師外出求學的獨立成長曆程,講述跟随師姐一年多掌握量子點合成基本方法的經曆,着重強調同學們需潛心研習實驗技術,為後續成果産出築牢根基,建議新生盡早投身實驗室學習科研技術,多與師兄師姐互動交流。
項勇剛教授從個人成長曆程、讀博的心得、企業工作經曆以及現在的高校科研工作四方面展開分享。他以自身在工作與科研過程中屢屢受挫卻能厚積薄發為例,鼓勵新生将挫折視作通往成功的進階之梯,并明确指出“不能單純為發表文章而做研究”。
石炜教授以本科階段最初從事“洗瓶子”工作的經曆引出話題,提出每位同學在邁向科學家的道路上應先成為一名出色的研究生。他援引自己導師的事例,鄭重提醒大家第一學曆并非決定因素,隻要在科研領域潛心鑽研,必能有所收獲。
楊毅教授着重強調失敗在科研過程中的價值,指出:“失敗是科研中必然遇到的,大家不要害怕失敗,要學習從長期理性看待。” 不應局限于短期成效,而應持之以恒,将困境視作科研路上的機遇與寶貴财富。
李俊教授詳細介紹讀研期間同時開展農藥與熒光探針兩項課題研究時廢寝忘食的經曆,向新生提出學術之路上不僅要加倍努力,更需具備廣闊格局,摒棄斤斤計較的心态,聽從導師指引,積極與他人協作,深刻領悟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共赢理念。
随後,學術沙龍進入氣氛熱烈的圓桌問答環節。一位新生提問:“如何在面對失敗時保持科研熱情和堅定信念?”項勇剛教授分享其秘訣:“在面對失敗時,需勇于剖析問題根源,探尋解決方案,鍛煉自我意志,将每一次失敗視為探索全新知識的寶貴契機。”此積極态度引發在場師生的強烈共鳴。
李俊教授針對“如何确定課題的方向與目标”這一問題予以詳細解答,指明每位同學務必培養閱讀文獻的習慣,同時兼顧參考課題組同門的研究方向以及導師負責的具體課題,強調身為研究生必須塑造自身獨立的研究思維與創新思維模式,為同學們明确科研方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與方法指引。
漸近尾聲,五位教授為新生送上飽含期許的勉勵話語。梁建功教授總結道:“沒有失敗的成功者,隻有成功的失敗者,沒有失敗,隻有失敗者”,以富有哲理之語啟示新生正确看待成敗。項勇剛教授向全體同學表達美好祝福:“願不驕不躁,以沉穩步伐踏實前行,收獲理想科研碩果。”石炜教授贈予“安、鑽、迷”三字箴言,意在勸勉新生于科研中保持安心鑽研、積極探索的精神境界。楊毅教授建議大家珍視時光,增強自律,抵禦網絡誘惑,确保科研精力的專注投入。李俊教授寄語 “堅持就是勝利”,鼓勵新生于科研道路堅守初心,持之以恒,以堅韌之志跨越重重阻礙,書寫屬于自己的科研華章。
本次“我科研路上經曆的那些失敗”學術沙龍在熱烈的交流與深刻的感悟中圓滿落幕。新生紛紛表示,通過聆聽導師們在科研道路上的失敗經曆與深刻反思,不僅減輕了對科研挫折的恐懼與迷茫,更懂得了潛心鑽研實驗技術、保持耐心與定力、積極面對失敗以及培養創新與合作思維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他們将以導師們為榜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勇敢地在科研的浪潮中勇敢逐夢,努力探尋未知,力求為學院的學術發展添磚加瓦,不負學院的精心培育與殷切期望。
(審核:馬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