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科學與藝術主題沙龍——“數理化學科中的科學與藝術之美”在倍閱書店順利舉行,師生們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出發,共同探尋科學與藝術之美。

來自文法學院的李利民老師,園藝林學學院的秦仁強老師,理學院的曹敏惠老師、沈婧芳老師、陳建軍老師,以及現場的50名新生參與本次沙龍,其他同學通過現場直播進行觀看,本次活動由曹敏惠老師主持。
活動開始,由曹敏惠老師主持,她對參與沙龍的老師一一進行了介紹,新生們對老師表示了熱烈的歡迎,掌聲綿綿不絕。之後,老師們分别講述自己視角裡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在新生們的積極提問中,老師們也不斷的講授着自己的理解。

沈婧芳老師強調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感受樂趣,真正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能把數理化學好的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我們能不能感受到在學科中綻放的美”,她認為科學與藝術之間存在着某種深刻聯系,那就是對美的追求,比如公式,科學家們總是想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宇宙間最為深刻的規律。這些美時時刻刻出現在數學等學科中。
陳建軍老師在交流中舉了奧運會上各種燈光效果的例子,他表示,導演們有着創意想法,但是這些都需要用到光電等技術來實現,藝術離不開技術,技術也依賴藝術手法去表現,所以,兩者結合才能将光電的美表現出來。
曹敏惠老師表示學院開展一系列的科學與藝術活動,就是想要增強學生對美的體驗感,讓他們在沉浸式的體驗活動中豐富自己,既能得到專業能力的提升,又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

秦仁強老師表示,很多美都是由科學實現的,比如顔料,呈現美的工具,很多都是用化學方法制成的,藝術的呈現與科學,特别是與化學息息相關,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感知這個世界,是物質的或是精神的,美在生活過程中無處不在,我們的靈魂是在思考中實現美的。
李利民老師從古詩詞中探尋科學與藝術之美,他舉了古詩句中描寫牡丹與芍藥的例子,雖然牡丹和芍藥從外形上來看十分相似,但牡丹是木本,是樹,而芍藥是草本,是草花。詩人将二者做對比,用“芍藥妖無格”襯托牡丹之高格調。

本次活動,老師與新生們以心交流,共話科學與藝術,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新生們也在這次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專業深層次的美,希望本次活動後,新生們對專業學習的渴望繼續攀升,為明天科學的美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文編輯|劉相榮
審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