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四組 應化1804王燚彪
黨課開始前,黨課四五六小組分别進行了精彩的紅色話劇表演,我們第四組通過一堂紅歌音樂課闡明了紅歌對當代青年的激勵意義;第五組則回顧曆史,回顧了曆史上曾與與外國列強簽訂不公平的割地條約,主戰派被主和派和列強壓榨的場景;第六組是一個關于卧底的故事,卧底為了黨的事業,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在演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角色,我為能夠以話劇的形式給大家上一課,我感到無上光榮!
黨課開始後,祝鑫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微電影《紅色氣質》,點燃了我們的激情,然後又呼籲我們要好好學習黨史,因為隻有深入地了解黨,才會全身心地投入黨的事業中。此外,還要求我們學習十九大報告,去了解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老師還提問了兩道題,分别是關于國内生産總值和《政府工作報告》,暴露了我們在關注國家大事和國家重要文件的不主動,我以後會密切關注國家問題,例如看新聞聯播,浏覽最新國内國際大事,了解最新科技動向。
我們首先學習的是共産主義,共産主義是現階段我們所能設想的最理想的一種社會形态,沒有階級差别,沒有貧富差距,共同勞作,按需分配,全體社會成員都有高的道德素質,物質财富極為豐富。自從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人與人愈趨平等,黨教育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應該互助互愛,互相幫助,共産主義是黨的最高理想,我們更應該為了它努力奮鬥。
當今世界有多種社會制度,最耀眼的要數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菲律賓和利比裡亞都曾經效仿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菲律賓并沒有因此而避免馬科斯的獨裁專政,依然處于戰亂和政治鬥争中;而利比裡亞則一直處于内戰,人的平均壽命在40左右,甚至還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曾嘗試走過其他道路,例如清朝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
共青團員是黨的預備力量,青年大學生應該做好一下幾點:第一,要有自己的政治信仰,堅定四個自信,第二,要遵循黨章黨紀,“無規矩不成方圓”,第三,要得到群衆的認可,第四,要有自己的專長,就某一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人無德不立”。我們還要廣泛地涉獵書籍。在當代,我們不缺高質量的書籍,缺的是沉下心來讀書的人才。習近平主席素有“書迷”之稱,從他講話中對古籍典故、名著經典的信手拈來,便可見其文化底蘊之深厚。而且習總書記還号召廣大幹部“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所以身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更不應該停止讀書的腳步,我們要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從書中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甚至找到國計民生的答案。
(二)
第十二組 信息1702 黎子恒
第三次黨課由祝鑫老師主講,祝老師在黨課開始前給我們放了一段視頻,是關于瞿秋白之女瞿獨伊的視頻。一位和中國共産黨同齡的老人,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負責将毛主席的話語翻譯成俄文向全世界宣布,她見證着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變化。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一位位革命先烈換來的,看着那照片中的人一個接着一個消失,心中不禁有點堵,他們的消失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而瞿獨伊瞿老則是一位見證者,她替他的父輩見證了他們所追求的新中國。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是實現共産主義,而共産主義社會是指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産力和最廣大共識範圍的基礎上,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則的勞動者有序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态。有人諷刺說共産主義社會是一種烏托邦,隻在理想中存在的地方,而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實現。但祝老師指出,如果以發表《共産黨宣言》為标志,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才170年,它還十分“年輕”,并且人類社會形态的更替都要經曆一個曲折反複、長期艱巨的曆史過程,我們不能說它難實現就不去想或者不去做它,隻能說它在跌跌撞撞地前行,并且不斷完善自己。一個國家要走适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國家繁榮,如老師舉得兩個模仿美國制度的例子,菲律賓和利比亞,他們模仿了美國的制度卻并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富強,并且利比亞甚至窮到發生過人吃人的情況。這讓我對共産主義社會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如要堅定道路自信一樣,我認為我們要走好接下來的路,或許這條路自己很難看到,但為了之後的繁榮的、富強的中國,為了不辜負前人的期盼,我們也要堅定信仰地走下去。正如祝鑫老師說的,中國共産黨不缺人才,缺的是堅定的信仰者。
之後,她給我們講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什麼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以及黨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基本路線等等。在講課過程中,祝老師點出了一些大學生生活中的現象,而這些現象的存在表明了我們對勤奮、上自習是否有出息等提出質疑。我認為勤奮的人是值得被尊敬的,專注某一方面、某一行、某一業的人,并且把它做好、做出色也是值得被尊敬的,無論何種行業,即使是掏糞工人也不應被帶有異樣的眼光去看待。
這次黨課不僅學到了黨的知識,也學到了做人的知識,課程形式的多樣吸引着我們的眼球,不禁沉醉其中。祝鑫老師用生動鮮活的例子傳遞給我們了一些終身受用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