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黨建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工作  >  黨建動态  >  正文

【主題教育】學院舉行主題教育讀書班集中研讨

發布時間:2023-05-06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皓月)5月4日至5月5日,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在逸夫樓B109會議室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3次集中研讨,學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研讨活動,學習活動由學院黨委書記塗俊才主持。

黨委書記塗俊才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他以人類曆史中三次革命性轉變、兩次生産力發展高峰開篇,回溯了中華民族處于第一次生産力發展高峰時的輝煌燦爛古代史和錯失工業革命機遇後的悲慘苦難近代史,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經曆百年奮鬥,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進入新時代,就是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理學人,要以學校數理化基礎理學優化調整為契機努力開新局,堅持提高數理化課程供給質量、支撐學校一流人才培養,堅持提升數理化學科的貢獻率、支持學校一流學科建設;要完成教學型學院向教學科研型學院轉變,全力抓好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和教學科研實驗室建設,夯實事業發展平台;要強化卓越人才隊伍建設,在引進領軍人才上下真功夫、在育活現有人才上下深功夫,堅持入主流融一流創特色,實現基礎研究向交叉研究轉變、單打獨鬥向集團作戰轉變、“我想做什麼”向“要我做什麼”轉變,夯實事業發展根基。

院長譚佐軍以《參與有組織科研,着力提升基礎理學研究創新能力》為題分享學習體會。他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根本前提,是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發端,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充分認識基礎研究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基礎研究規律特點、準确研判基礎研究發展趨勢。他強調,我們要準确把握“交叉”之需求、“漠視”之困境,找準交叉融合着力點,優化科研團隊,以學科平台建設為引領,踐行“雙提雙支”理念,築根基,強化基礎理學學科建設;建平台,打造基礎研究支撐力量;擔重任,對接原始創新重大項目;育人才,建設一流基礎研究團隊;育人才,建設一流基礎研究團隊;優政策,營造良好教學科研環境。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科技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副書記祝鑫以《中國式現代化:奔赴夢想的遠征》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她認為,新征程是充滿夢想和榮光的遠征。奔赴夢想的遠征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征目标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遠征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她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小康之家”“一體化”“新四化”“中國式現代化”勾勒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脈絡。以參與人數最多的遠征、更富道義的遠征、價值取向不同的遠征、更高品質的遠征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她強調,遠征中的青年要像李大钊、袁隆平、孫家棟、黃旭華一樣立志做大事、要有大理想,要以“奮鬥不再蹉跎,你我就是中國”的精神狀态,助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副院長成協設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他表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切實做到“澆花澆根,育人育心”。他指出,推動教育系統實現全方位系統性的數字轉型,是把握時代機遇、滿足人民需求、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内在需求。當前,數字化課程資源還停留在“MOOC”階段,數字化場景建設任重道遠,數字化教材規模化系統性還需提升,智慧教學技術應用不充分,網絡育人覆蓋面還需拓展,“一站式”數字化教育管理系統建設“任重道遠”。他提出,要基于知識圖譜推進課程、新型教材、教學評價建設,将ChatGPT與知識圖譜結合,推進數字化教材再轉型,推進一流課程再升級,着力打造“金課”“金教材”,支撐一流人才培養。

副院長沈婧芳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她認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她談到,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要堅定文化自信,要着力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引導研究生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刻苦學習、奮力創新創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應有的力量。

副院長曹菲菲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她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發展階段的主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戰略部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她從什麼是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新舊發展格局的本質區别闡釋了新發展格局提出的背景和科學内涵。她談到,要從憂患意識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三高地兩基地”,着力打造武漢科技創新中心(洪山實驗室),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破解發展中遭遇的逆風逆水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

副院長曹敏惠以《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為題分享了學習體會。她表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思想财富,是新時代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她圍繞為什麼要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态文明、怎樣建設美麗中國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闡釋。她談到,中國式現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态觀,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

(編輯:皓月  審核:塗俊才)

 

版權所有:Copyright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77779193永利官网化學樓

郵箱:chem

電話:027-87282133

郵政編碼:430070

學院官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