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團學工作  >  團學動态  >  正文

在“問”與“答”中探尋學術志趣

發布時間:2023-09-18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劉暢)為激發和鼓勵新生的學術志趣和學習信心,9月迎新季,我院教授與青年教授代表與研究生新生相約學術沙龍,在“問”與“答”中共話學科之美、同尋學術之趣、确立理想目标。

 

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麼? 


  “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麼?”新生入校前,我院面向全體研究生新生發布“化學之問:我的學術理想”問卷,鼓勵新生找準自身發展的坐标系,積極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借太陽一束光,點亮能源之路”“用化學創造綠色地球”“研發更加有效的創新藥物守護人類生命健康”......入學後,50餘名新生代表與我院教授走進倍閱書店,圍繞“學術志趣的定位”交流思想、感悟學術、探尋志趣。“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學術志趣,善于發現,正視挫折,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曹菲菲老師鼓勵同學們以從容而執着的态度,在追求學術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1BE38

 

   談及如何正确對待迷茫和畏難情緒,曹敏惠老師告訴同學們:“迷茫是常态,核心是選擇。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要在成長求學過程中不斷提升主動性與創造性,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個人的學術追求所在。”


    在談到如何在未知領域探索學習、開展工作時,江洪、梁建功、項勇剛老師勉勵同學們保持信心、堅定志趣、獨立思考、自主選擇,邊學習邊研究邊探索,努力獲得全方位的成長。

 

萬物皆可化學


      “作為消費者,你選擇購買油車還是電車?”“你相信光嗎?”“人工智能與化學将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不使用農藥的果蔬真的更安全嗎?”迎新季,4場“萬物皆可化學”青年師生學術微沙龍在倍閱書店、教育教學創新中心等多元育人場景中自發展開,我院10餘名青年教師與百餘名新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參與進去,在思維碰撞中迸發學術靈感,在茶話閑談間探讨人生哲理。


 

      “農藥是人類與有害生物鬥争的法寶,更是世界糧食安全生産和人類健康生活的保障,徐勝臻、劉思思、李俊老師與同學們圍繞與農藥相關的知識和熱點話題自由讨論,一起為農藥正名

 

 

  “電動汽車正逐漸成為未來交通領域的主流,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舉措。”葉歡、徐豔松老師與同學們一同暢想未來汽車發展與能源轉型升級。


      “人工智能強大的智能預測能力和學習決策能力為分子設計、反應預測、合成路線規劃等化學中的經典問題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機器人化學家讓化學研究煥然一新!石炜、汪佩老師與同學們共同描繪人工智能與學科交叉的無盡可能。

 

 

在獅山找到人生坐标

 

   “主動提問,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請記住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步”“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探索新領域,挑戰自己的思維,這将為你們的學術和職業生涯增添無限可能”“全面發展,培養出健全的人格”“把探索未知、發明創造、主導變化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勇敢的測試自己的可能性”......在“我和華農第一次化學反應”新生主題班會上,研究生班主任們紛紛給新生們“支招”,引導和幫助新生們盡快完成角色轉變、更好适應新生活和新環境。


194F6


   “科學研究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所愛?”“怎樣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黃衛華教授受邀來校與研究生新生們分享交流關于科研、學習、生活的那些事兒。黃衛華結合自己的的科研曆程和育人體會,鼓勵在場的同學們要先做有德行的人,再做有意義的學問,要主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以基礎學科為基石,找到真正的科學問題,在探索求真找到人生坐标。



   我院2023級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杜勉參加活動後表示,從佩戴上承載着“勤讀力耕、立己達人”校訓的校徽成為“華農人”那一刻起,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與純粹獨特的文化氣質,讓自己的夢想變得更加具體而真實,讓追求理想的信念變得更加堅定而執着。


(編輯:李宦君 審核:祝鑫)


版權所有:Copyright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77779193永利官网化學樓

郵箱:chem

電話:027-87282133

郵政編碼:430070

學院官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