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我見證了學院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還有我自身的成長。”距離胡先文老師1993年來到華農任教,已經過去整整三十年了。胡老師也在三十年的積澱中對教師這一身份有自己的理解,他說,他将以“導航、導學、導心”的“三導”原則,繼續耕耘在桃李園中。
胡先文老師自1993年進入華農,便一直潛心紮根教育一線,擔任了《環境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化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同時也主動擔任了01級、09級和21級的學生班主任。
作為三屆學生的班主任老師,如今,胡老師和自己01級帶過的學生項勇剛一起擔任應用化學21級的班主任,被學院的同學們親切稱為“班主任的班主任”。項勇剛老師是一位“80後”教授,胡老師正是他大學時代的班主任。他回憶說:“20年前,正是胡老師激發了我對科研的憧憬,在我心中埋下了科學報國的種子。”來到華農工作後,胡老師也經常與項勇剛談心。“剛入職時,他告訴我,‘要抓住機遇,以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精神,做開創性、有影響力的研究。’遇到挫折時,他鼓勵我,‘要堅定做好科研的信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結果自然水到渠成’;受聘為教授後,他告訴我,‘要戒驕戒躁,不忘初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項勇剛坦言,胡老師亦師亦友,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态度讓自己深受感染,激勵着自己不斷努力前行。

“我願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成才的開路人和學生成功的鋪路人。”在胡老師2021年獲得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時,他這樣表達自己的期望。
走企業、搞實踐、做實習,
導學是為了讓學生“好”學
對于許多應用化學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在畢業多年後仍然會對《環境化學》這門課記憶猶新。胡老師将科技前沿與全球環境問題案例等融入課堂,大膽推進“過程考核”評價模式和“金點子”計劃,鼓勵同學們立足綠色發展,聯系生活實際,提煉科學問題,并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地了解化學的實際應用,胡老師親自聯系污水廠負責人,帶領同學們包車前往漢西污水廠,參觀污水處理的全過程。

不僅如此,胡老師還帶領學生前往各地不同企業參與實習見習。今年暑假,胡老師帶學生前往上市企業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産一線學習中讓同學們能了解所學專業的應用前景,也能盡早确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我希望我的教學是讓學生‘好(hào)學’,也讓學生‘好(hǎo)學’。”從最開始的手寫教案進行備課,再到現在的多媒體授課,這三十年來教學的方式在不斷創新。胡老師也積極參加一些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不斷地提升自己。在教學上,他認為應該“内生動力,外施引力”,将外和内相結合進行教學。

“遇到困惑,學生來請教我,是對我的信任。作為老師,如果不能不斷提升自己,豈不是會誤人子弟?”胡先文說。正因如此,胡先文不斷敦促自己,要與學生一起同學共進。從1999年到2008年,他一邊執教,一邊完成了碩士、博士階段的學業。
2007屆畢業生黃亮是胡先文指導的第一位研究生,他說:“胡老師為人謙和,治學嚴謹,數十年如一日‘激情滿滿’,不斷将創新的想法變成現實,是他教會我在創新路上不斷拓新笃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如果我不常常和同學們交流,就無法真正走進他們的内心裡。”無論是作為班主任、本科生導師或是任課老師,胡老師都會時常與一些同學進行談心談話。他對待學生非常耐心和細心。他總是願意花時間去和學生們進行交流,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他還總是以鼓勵和贊美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們,他的話語總是充滿了力量,讓遇到困難的同學感到自信和鼓舞。
除此之外,胡老師還進行了線上及線下的家訪,和多位學生家長保持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我們人生中會遇見無數個“岔路口”,而胡老師就像引路人一般為學生們引路子、搭台子,他負責的态度、求實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教會了他們什麼是責任與擔當。
30年時光,彈指一揮間,猶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回首過往,胡老師勤奮認真,極盡所能,極力作為。在這過去的30年,他接續奮鬥,兢兢業業,不負時光,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把有限的寶貴時光,奉獻給自己所摯愛的事業。

在2021年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頒獎儀式上,胡先文老師說:“我願做一座橋,幫助一代代學子抵達夢想的彼岸,是我最大的心願!”胡老師執教三十年,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風格始終如一。他對待學生、學問、學校将永遠保持着最初的熱情與希望。
編輯:柳曉珊
審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