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載光陰,劉泉老師見證了物理系一步步的成長發展,也見證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這一新專業的誕生。作為光電專業首屆班主任,劉泉老師在和學生的相處中找到了歸屬感。而對待教師這一行業的崇高信仰,讓她十幾年如一日的以愛心和耐心對待每一位同學,灌溉每一朵祖國的花朵。
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
在教育學生的方法上,劉泉老師始終做到因材施教。她認為,評價學生不能僅看學習成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興趣志趣。她會鼓勵理論知識素養高、動手能力強的同學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活動,豐富自己的閱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她也尊重想在專業之外尋找自己一技之長的同學,即使這類同學成績并不突出,但将時間花在感興趣的事情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
結合光電專業來看,劉泉老師認為對于擅長學習理論知識的同學,她會更多鼓勵他們加深在光學方面的學習,而對于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則會鼓勵他們加深在電學方面的學習,根據學科性質的不同來發展同學們的長處,以此增強同學們的競争力和創新力。
班主任帶來了滿滿的歸屬感、成就感
在成為一名班主任老師之前,劉泉老師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傳授專業知識的教師,在課堂之外,生活之中她對學生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她并不止步于此,因此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第一年招生的時候,她就主動報名擔任班主任,“這是我最正确的決定”,劉泉老師眼裡帶着光芒地說:“當我成為這一群孩子們的班主任後,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歸屬感,傳授知識的意義也在和學生的接觸交流中逐漸凸顯。”
曾經劉泉老師為了幫助班上一位後進學生,每天都會帶着他打卡學習專業知識并堅持了整整一個學期,學期結束後他的專業課全部順利通過,從而也讓她體會到做班主任的成就感。她還坦言:“第一次做班主任還是有些生疏,但系裡的老師們也會與我一起讨論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們,使他們發展地更好。”以後,劉泉老師還會繼續以班主任的身份“探索”育人的道路,從細微處了解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态,督促與鼓勵同學們,引導他們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除了教會學生,還要教好學生
在談到心目中好老師的标準時,劉泉老師說:“其實每個老師都應該叫做好老師,因為選擇成為一名教師是一個很崇高的理想,教師是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終身的事業。”因為有着崇高的職業信仰,她相信每一個為了學生盡心付出,幫助學生創造美好未來的都是優秀的好老師。
最後,劉泉老師說:“教學除了教會學生,還要教好學生,做學生的引路人,和心靈的導師。”她相信自己的價值是在教學中收獲學生的肯定與尊重而實現的。同時,作為老師,還需具備不斷實現自我超越:這種超越在學術上,是超越固化的思維方式和學科切割的知識邊界;在教學上,是超越師生關系的刻闆認知,與同學們真正成為朋友。
編輯:柳曉珊
審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