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他循循善誘,将知識傳遞,幫助學生成長;在科研中,他帶領學生,開拓新的領域,打牢科研基礎。“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我院陳洪教授堅守教育科研一線14年,不懼挑戰,攻堅克難,他鼓勵學生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科研時刻在路上
從基礎數學到人工智能,陳洪老師始終沒有停下不斷充實自己的腳步。接受采訪時,他仍在閱讀英文文獻幫助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他認為,學生們的思想在随着時代不斷變化,如果老師不持續學習,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就無法指導出更好的學生。自2009年入校任教以來,陳洪老師一直堅守在這條漫長而艱辛的科研道路上,他在機器學習、統計學習理論、逼近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學術上的突破。
談到不斷進步、充實自己的方法,陳洪老師說他“一直在路上”,他曾在澳門大學做了三年研究員,也曾用兩年時間在美國做博士後,這些“充電”的時間讓陳洪老師能持續的學習新知識。陳洪老師坦言他的空餘時間都在閱讀英文文獻,保持自己對學術前沿問題的敏感性。
生活和學術的引路人
談到從教十四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陳洪老師回憶自己曾經花費兩節課的時間鼓勵某風景園林專業班級的細節,他說,“數學題目對于他們這個專業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知道如果他們能堅持下來,把這些題真正弄懂了,就能闖過這一關,對自己更有信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陳洪老師也曾擔任班主任及寝室導師。而他所擔任班主任的信息1003班,從大二時期就達到了無人挂科的優異成績,他總是會在同學們最需要指引的關鍵時刻給予幫助,他為考研的同學提供方向引導,也為保研的同學推薦名校。他的許多學生,後來也都在知名企事業單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光發熱。
陳洪老師的博士生陳君說:“陳洪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是生活和學術雙方面的,前段時間我生病住院,陳老師經常詢問我的狀況,囑咐我好好休息。陳老師總是和我們說:‘身體健康是做學術的前提,那些學術大牛身體都不差’。科研方面,陳老師總是很耐心、很細心地指導我們進行學術研究,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陳老師一字一句幫我修改出來的。
成為時間的朋友
“等到白發蒼蒼時,你才知道你有沒有成為時間的朋友”,在科研和教學上,陳洪老師都是一個認真純粹的人,他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會刻意追求一個結果,但是他享受研究本身的過程。他的學生張學林說:“陳老師基本上一有空就會來辦公室看文獻,會給我們很多建議,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每一個問題。”陳洪老師對于科研的堅持來自于他“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和“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的信條,他也建議同學們在感到迷茫時嘗試從自己的長處入手,這樣才能獲得持續的成就感,同時也才能抓緊時間,不斷成長,做時間的朋友。通過做時間的朋友,利用時間學習新知,并以知識哺育學生,才最終成為一名“人師”。談到過去十餘年的研究曆程時,陳洪老師談到“我隻是接過了時代交予我的接力棒,老一輩的數學老師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也隻是堅守在一線,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
隻有做好科研的朋友,學生的朋友,最後才能真正的成為時間的朋友。陳洪老師在采訪最後說:“最讓人舒服的事情就是做學生朋友,和本科生溝通交流,從中我能了解這個年輕人怎麼看這個世界。或是我的研究生,我和他共同研究一個新的領域,在研究中建立深厚友誼。”在學術的殿堂中,心無雜念,在教學的課堂中,耐心引導,這就是陳洪老師堅守的教學理念。

編輯:柳曉珊
審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