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正文

催化愛校情懷,萃取前進動力 ——化學與柑橘的一次“甜蜜”反應

發布時間:2024-11-12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段麗君、靳盛西)一年好光景,最是橙黃橘綠時。在這個收獲的金秋時節,應用化學2024級和2022級部分學子在劉永紅和段麗君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柑橘園,實地體驗了一次學科交叉融合的思想碰撞。

“柑橘是個大家族,常見的主要有柑、柚、桔、橙幾大類……”在擺滿各類柑橘品種的課桌前,園林學院研究生張祥和楊雨田生動地講解了柑橘大家族的起源、演變和發展曆史,以及現在市場上的“網紅水果”——不知火醜橘、紅美人果凍橙、倫晚……這些柑橘類水果從育種到産業化凝聚了幾代柑橘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勤勞動。當他們驕傲地介紹柑橘産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做到鮮果全年供應,全球産量第一時,同學們情不自禁鼓起掌來,眼裡滿是自豪感!

AA6E7

在柑橘園梯田裡,面對漫山的挂果橘子和柚子樹,同學們歡呼不已。園林學院謝宗周老師在梯田裡為同學們介紹了實驗基地的建設曆史:獅子山狀若雄獅伏卧南湖邊,實驗基地處于獅子脖頸處,建校前是一片亂石荒山,後來“橘翁”章文才老先生帶着學生親自規劃建設了這一處梯田,每一屆園藝學子都曾在這裡培土修繕,最終形成今天的柑橘科研基地。“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真實寫照就在我們身邊,同學們又若有所思。

在參觀活動進行中,園林學院張飛老師現身基地。“是最近在《Science》發表論文的老師啊!”同學們自發聚集在張飛老師周圍,眼神裡充滿“膜拜”,近距離與專家交流。張飛老師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與同學們親切交流柑橘科研的趣事,深入淺出地分享當初潛心研究柑橘油胞的心路曆程。在談到化學學科的時候,張飛老師說現在生物領域的分子技術和基因測序等方向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尤其是分子生物技術。他列舉了近幾年諾貝爾化學獎,如綠色熒光蛋白質、基因編輯技術、冷凍電子顯微鏡就是與生物相關的研究成果,生物從某些方面來看就是化學的生命表達形式,化學其實一直在科學前沿。他勉勵同學拓寬眼界,練好基本功,厚積薄發,并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與之聯系。

應化2024級張靜斓在活動後表示“這次活動不僅豐富了我在農業方向的知識,還讓我體驗了種果得果豐收的喜悅。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當代農業的發展狀況和面對的一些問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黃龍病。而作為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我想我們也該從化學方面提出關于檢測和防治黃龍病的方案,促進兩學科的交叉融合,提升我們的綜合實力。總之,這次走進柑橘園的活動很有趣,期待以後有更多類似的活動!”

應化2022級汪婷在參觀後說“這一次果園研學活動讓我印象深刻,柑橘選育是一項漫長而艱辛的科研工作,它往往需要曆經數年的耐心等待與不懈努力。從最初的種質資源收集,到雜交育種、後代篩選,再到最終優良品種的培育與推廣,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未知與艱辛。在學長的悉心講解下,我了解到了化學知識如何巧妙地應用于果樹生長,從土壤改良到病蟲害防治,處處體現着學科交叉的魅力。在鄉村振興這一宏偉藍圖的引領下,這次體驗讓我更加期待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助力柑橘選育的發展。”

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劉永紅老師表示,舉行本次跨學科的研學活動,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想法:第一,了解華農,拓展專業的廣度。希望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有機會走近華農的優勢特色學科,了解我國柑橘、棉花、油菜這些主要水果和農作物的發展曆史。第二,切實培養學生“知農愛農”家國情懷,挖掘專業的深度。當他們了解這背後科研團隊的付出與堅持時,相信每一個華農學子都會深深地愛上這所有着悠久曆史底蘊的農業大學。第三,果園和田地都是課堂,拓展第二課堂。通過課外研學活動,讓應化專業的學生實地感受化學學科與各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科研潛力,使他們在專業學習和前景規劃上更有動力,走得更遠,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編輯:段麗君 審核:曹敏惠)

版權所有:Copyright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77779193永利官网化學樓

郵箱:chem

電話:027-87282133

郵政編碼:430070

學院官微

Baidu
sogou